小编在恒高教育采访了几位今年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些他们在高考这个阶段大家该注意的问题吧。
警惕:难以忘怀的“怀旧”情结
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初中成为一个特别容易让人感到孤单的阶段,很多同学都因压力过大而变得越来越冷漠。每天自顾自地忙着学习,连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都变得那么小心翼翼。刚上初中,就纷纷想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团体,给自已一份踏实的归属感。这些同学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比的并不是学习,而是营造一种高二时代的生活状态,相互安慰着:反正初中是一年的时间,下半年再学也来得及。
分析:“怀旧”情结的确可以麻痹的神经,但要知道永远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过去的影子里。逃避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等到高考真正临近,就会发现那时一切都为时已晚。初中还是需要清醒头脑,勇敢地面对孤单和学习上的一切问题,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警惕:挥之不去的“吃苦”精神
高中最后一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为此,有不少同学拿出了大干一场的架势,时不时的宣扬着“吃苦我不怕”,对家长和老师表示:别的同学能学到多晚,自己就能学到多晚。于是,同学们熬夜苦读、题海战术,仿佛为了高考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然而这样拼了小命的学习,却换来了白天课堂上的昏昏欲睡,在校学习效率不高,怎么办?咖啡、浓茶顶下来I是记忆力却在急剧衰退,注意力也很难集中。更可怕的是很多同学吃距头,成绩却不升反降!
分析:敢于吃苦只能算是“勇者”,高考却需要以智取胜。于是,领会高考要旨、遵循自然规律变得越发重要起来。题海战术是否要坚持到底,首先要了解它的意义。所谓题海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做适量的题培养一种做题的感觉,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快速找到做题的思路而并非一些同学盲目地做大量做题。
熬夜牵扯出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的矛盾。很多同学都会困惑,熬夜学习可以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却会导致白天学习效率越发低下的恶性循环,如果不熬夜,睡眠充足大脑得到了充分休息,学习效率提高了,然而学习上的漏洞和缺失又没有时间弥补。想要协调好这个关系,就需要同学们寻求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平衡点,最终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警惕:害人不浅的“盲目”攀比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第一是孩子的父母,第二则是孩子的老师。除了要有好的理念和好的想法外,还要有适当的执行与之配合,这样才会让积极向上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有些孩子是遇强则不弱,而有些孩子则只适合当鸡头,不适合当凤尾。对于家长来说,则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确孩子属于哪一类,做规划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同时,替孩子多问些问题:我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凭着现在的能力和条件,我能不能成为我目标中的那个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我能不能去创造这样的条件?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掌握多少诗歌,掌握多少单词,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唯有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刚上初中的孩子正出于青春逆反期;21岁面临大学毕业,可能遭遇“最难就业季”,要直接工作还是读研,读研是在国内深造还是到海外留学,都需要家长提前规划。如家长希望孩子到国外读大学,那就需要孩子从高一开始在英语方面要有所准备;如果学生计划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那就要在此前多参加绘画、钢琴等培训和社会活动。
无论在初中的学习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最终的落脚点却似乎只有两个字“成绩”。老师、家长以此评判学生的努力程度,同学们以此作为相互追赶的标尺。很多同学都不能忍受与自己学习相当的同学的超越,更忍受不了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一下子跑到了自己的前面。怎么办?赶超他!于是又展开了一场你追我赶的争夺战。挑灯夜战到凌晨,习题做了一本又一本。